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东流水的博客

流水东去——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聆听孙立权老师的课  

2009-06-11 22:16:34|  分类: 原创之教育碎思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下午我们听了师大附中语文教师——孙立权老师题目为《新课改问题探索》的讲座。让我获益匪浅,真有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”的感觉。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三句是:

  1、立足于自己的实践,总结自己的经验,就是最好的教学法。

  这话概括的朴素而经典!我想它真就是一个个性化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。

  2、一个学科素养好的教师,教得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;一个学科素养差的教师,教得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。

   学科素养,是一个学科教师的根基所在,此话亦是真理。而孙老师关于学科素养境界的比喻亦是很形象,他说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三种境界:一是逢中窥月;二是亭中望月;三是台上玩月。我想孙老师一定已达到了“台上玩月”的境界。而自己还在争取“亭中望月”,差距真的很大!

  3、老师教授语文,是为了让学生成为有中华灵魂的人。而英语老师教外语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世界的胸怀。

   这话概括的太好了,太有高度了,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如此高度去认识和践行自己的学科教学,那至少是一个不平凡的出发点!

   那么作为生物教师,我的学科教学的终极目的又是什么呢?这让我陷入思考:也许是让学生去认识生命、理解生命、感悟生命、珍惜生命吧。我还认识的很不清晰。

    当然这节课孙老师主要还是讲了有关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,如教师的主题缺失、轻视知识、评价上的误区、多媒体滥用等等问题,孙老师讲的很深入也给人很大的启发,值得借鉴。但我觉得这不是新课改的问题,而是人们对新课改的误读,无论有无新课改,误读教育后都会由此结果。所以教师对教育的不断学习、感悟、反思、提升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。

    另孙老师认为:“教育是痛苦的一件事。”并以古代“教育”二字的字形加以解读,可见孙老师对古汉字,对教育理解的视角的独特与深刻,但我始终认为,如果说能从造字上就揭示了教育是痛苦的本质,那么别国的关于教育的文字也同样能如此解读吗?如果说孙老师说的有道理,那也是中国人古人最初对教育的认识。同时孙老师也认为“教师是一个悲剧性的职业。”并例举了陶行知的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。认为这是教师这一职业悲剧性色彩的最形象的描绘,可陶行之先生这句话真有这层深意吗?窃以为值得探讨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3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